葡萄酒中的“硫”是敌还是友?
进口葡萄酒的酒标上常有“Contains Sulfites”的字样,意思是葡萄“内含硫化物”。由于硫化物似乎常与毒性、酒中有害物质捆绑在一起,还友这样的硫联系让不少人感到不安,甚至“谈硫色变”。葡萄那么葡萄酒中的酒中硫化物是否真如人们所忌讳的那样呢?今天我们就查查它的底细,看看它是还友敌还是友。
标有“内含硫化物”的葡萄酒背标
葡萄酒中的硫化物主要指二氧化硫(SO₂),它是葡萄一种广泛应用于葡萄酒酿造和食品制造过程中的食品添加剂。在酿造葡萄酒时,酒中酿酒师通常会在葡萄果实运往酿酒车间的过程中以及发酵前向葡萄原料中加入适量二氧化硫,以达到如下效果:
(1)抗菌防腐:二氧化硫能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动,避免杂菌污染,但不会影响经人工选育的有效酵母的活动。
(2)抗氧化:在氧气侵入酒液中与其他易氧化物质接触之前,二氧化硫会先与氧气作用,一定程度上阻挡过量氧气的侵袭。
(3)抑制氧化酶的活动,防止葡萄汁或者酒液因氧化改变颜色与风味。
(4)与酿酒过程中氧化生成的副产品——醛类物质结合,减少酒中的氧化风味。
红葡萄酒发酵(图片来源:www.guigal.com)
由于葡萄酒很容易腐坏和氧化,二氧化硫作为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各国对二氧化硫的使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欧盟要求干红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限制在0.15g/L以下,干白、干型桃红、甜红葡萄酒在0.2g/L以下,甜白、甜型桃红葡萄酒在0.25g/L以下。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对葡萄酒的二氧化硫含量都有非常相似的限定。
相信一些酒友阅读到这里会疑问,为什么白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要比红葡萄酒稍高呢?答案在于酒液中的单宁含量。单宁是一种抗氧化剂和稳定剂,它在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而在白葡萄酒含量很少,因此红葡萄酒只需要更少量的二氧化硫就能长期存放。
那么,世界上存在无人工添加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吗?这种酒是存在的,比如天然葡萄酒(Natural Wine)。虽然这种酒无人工添加二氧化硫,但是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本身就会有硫化物生成,因此无法完全杜绝硫化物的出现。此外,完全不添加二氧化硫的做法使得天然葡萄酒的保鲜变得异常困难或繁琐,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经过了风险评估、严格质量检验,以及在各地酿酒法规的监管下,葡萄酒中硫化物的含量处于可安全摄入的水平。此外,随着技术工艺的不断革新,葡萄酒酿造商也在不断降低含硫物质的使用剂量,消费者可愈加放心。(文/Maxwell)
(责任编辑:焦点)
-
“善美韶农”韶关农业品牌亮相湾区招聘会_南方+_南方plus春潮涌动大湾区,韶农臻品展新姿。3月16日,韶关市农业农村局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领,携“善美韶农”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亮相广州广 ...[详细]
-
算力就像电脑的“体力”,算力越高,处理数据、运行程序的速度就越快,能同时干的“活儿”也越多。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了解 ...[详细]
-
2月20日,汉阴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以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为着力点,走进辖区银行为银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扩大交通安全宣传覆盖面,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业务大厅内,宣传民 ...[详细]
-
孟友玻璃成立教学实训试点基地,为特殊孩子点亮美好未来,企业新闻
编者按:有人说他们不幸,他们有的从小智力就远远低于正常人,有的人一辈子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个封闭的小世界里,一切都井然有序,电视机、沙发、闹钟、桌椅的位置永远都要纹丝不动,有一丁点小秩序出了问题, ...[详细]
-
新台幣為什麼貶不下去?那斯達克大跌,特斯拉跌8%,怎麼了嗎?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详细]
-
《沙丘:觉醒》的部分开发者举办了问答活动,玩家们的反应褒贬不一。值得注意的核心信息是:深沙海区域将维持PvP混战模式,但官方正在开发更多PvE内容。执行制作人斯科特·朱尼尔写道:“我们不想排斥单人玩家 ...[详细]
-
东旭光电6代0.4mm玻璃基板量产,可供货国内所有LTPS制程面板线,企业新闻
东旭光电旗下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再传捷报,继成功量产第5.5代/6代0.5mm厚度高温玻璃基板后,近期第6代0.4mm厚度高温玻璃基板批量下线,标志着东旭光电高温玻璃基板品种全覆盖,可向目前国内所 ...[详细]
-
天下晨間新聞 大鷹唱「鴿」,要降息了嗎?|拼多多太「牛」,逼出馬雲|天下雜誌
鷹派轉向中,降息期待高,萬物都在漲。亞馬遜升級AI晶片,深化與輝達合作。拼多多業績太「牛」,逼出馬雲。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详细]
-
...[详细]
-
上海3岁幼童黄某澈遭生父女友赵某虐待致死案,于4月17日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有律师向南都记者分析,赵某若被认定系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另外,其生父显然存在失职行为。 ...[详细]